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相信大家对这篇《离骚》并不陌生,他是屈原感时伤怀之作,也是《楚辞》中的名篇。
楚辞又称“楚词”,是战国时代楚地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。作品运用楚地(今两湖一带)的文学样式、方言声韵,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、历史风情,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。汉代时,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“承袭屈赋”的作品编辑成集,名为《楚辞》,开浪漫主义之先河。
楚人在当时,是由原先的华夏集团迁徙至南方,周成王“举文武勤劳之后嗣,而封熊绎于楚蛮”。由于楚异姓封在蛮地,为周人不齿,楚也以蛮夷自居,“我蛮夷也,不与中国之号谥”。随着后来经济军事实力的日益强大,南北文化的融合日益凸显,在此部族原本的原始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,铸就了楚辞的崛起与辉煌。
屈原官场蒙冤、国家破灭的遭遇无疑为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体悟。他借助楚地原有的巫文化,将中原诗的特点融进其中,化用各种神话传说、象征隐喻来抒发自己浓厚的感情。
(屈原善用香草美人自比)
它是中国文学“美”和“浪漫”的源头,是发现中文韵律之美的第一站。作者借天界、神灵、日月风雷、花鸟,恣意文笔,抒发了强烈激荡的情感,“青云衣兮白霓裳,举长矢兮射天狼。”运用了大量象征比喻排比,像是一曲节奏和谐的交响曲,让人心旷神怡。
“像水银泻地,像丽日当空,像春天之于花卉,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。”曾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的郑振铎这样评价《楚辞》。
屈原将自己一生的悲惨经历与至高理想全部写进了《楚辞》。他执着地追求真善美,与一切虚伪丑恶绝不妥协,“鸷鸟之不群兮,自前世而固然”;他喜爱兰泽芳草,坚决地保有自己的美好品德,“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”;他浪漫多情,幻想自己在龙凤车上天远骋,与群神共游。“朝发轫于苍梧兮,夕余至乎县圃”。
(精神贵族屈原)
为理想殉道者的一生,让人很难不为之动容。此后的中国文人,总是习惯性地将他视作精神偶像。鲁迅先生读《楚辞》说:“逸响伟辞,卓绝一世。”闻一多则评论:“痛饮酒,熟读《离骚》,方得为真名士。”
“屈平词赋悬日月,楚王台榭空山丘。”让我们一同拿起《楚辞》,与屈原一起感受上九天遨游的浪漫吧。